TC11钛合金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α+β型双相钛合金,具有耐热性和低温性能好、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优点 [1⁃2],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国防等领域 [3⁃5]。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类导弹对发动机壳体性能及整体结构轻量化 [6⁃7]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TC11钛合金成为未来导弹发动机壳体备选材料之一 [8]。
TC11钛合金常温下存在强度高、塑性低、加工硬化强烈、易开裂等问题,不利于室温条件下成形 [9]。大量国内外学者对TC11钛合金热变形和热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关国辉 [10] 研究了TC11钛合金的热变形特性,发现该合金的塑性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变形抗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孙海全等 [11] 研究了TC11钛合金热旋压变形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在同一变形温度下,α相随应变速率的增加呈先增多再减少的趋势。王晓亮等 [12] 研究了不同退火组织对TC11钛合金动态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经合理的优化双重退火处理可以得到更加优异的室温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王金惠等 [13] 研究了固溶、时效工艺对TC11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发现TC11合金时效初期初生αp相略有长大,时效后期二次α相大量析出。
TC11钛合金用于发动机壳体,往往需经热旋压成形 [14],再经时效处理 [15] 获得高的强韧性。因此,研究TC11钛合金热旋压及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TC11钛合金为研究对象,对热旋压及时效后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拉伸断口等进行了研究,为TC11钛合金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为双重退火态TC11钛合金热轧管材,其主要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为 6.50Al、3.38Mo、1.72Zr、0.29Si、0.12O,其余为 Ti,微观组织见图 1,可见钛合金α+β组织,即白色的α相和黑色的β相,组织分布均匀。采用三旋轮强力旋压机在 700℃下经 4 道次完成热旋压成形,热旋压后进行 560℃保温 3h 的时效处理。

采用 Zeiss Supera40 场发射扫描电镜 (SEM) 及配套能谱仪 (EDS)、JEM⁃2010F 高分辨分析型场发射透射电镜 (TEM) 分析TC11钛合金的组织形貌、晶体结构、断口形貌及成分;采用 HXS⁃1000AKY 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TC11钛合金的微观组织硬度,在加载载荷 200g、加载时间 15s 的条件下分别测定TC11钛合金中α相和β相的硬度,在加载载荷 200g、加载时间 15s 的条件下测定TC11钛合金的综合硬度;采用 CMT5105 型万能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性能测试。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组织
图 2 为不同状态TC11钛合金的二次电子图像,其中等轴状α相呈灰色,片状β相呈亮白色。由图 2 (a,b) 可以看出,与双重退火态组织相比,热旋压后α相、β 相均明显被拉长,初生β相区析出了大量次生α相,次生α相与初生α相连成一片组成钛合金的基体,剩余β相被次生α相隔断呈不连续状分布,且次生α相基体上发现了球状析出相,而初生α相上基本没有析出相。由图 2 (c) 可以看出,热旋压和热旋压 + 时效处理后的TC11钛合金管材的组织形貌均呈现出β相被α相隔断的不连续状分布,这是由于在热旋压和时效处理过程中发生β相向α相的不完全转变,β 相中会有大量次生α相析出,此外β相中还有其它细小的析出相,析出颗粒尺寸小于 1μm。

2.2 微观结构
图 3 为热旋压态TC11钛合金的 TEM 图。由图 3 (a) 可见,沿α/β相界或在β相中有析出相析出,钛合金中的硅化物主要沿相界和晶界析出,这些沿晶界和相界分布的硅化物主要是在β相的分解转变过程中产生的,若在晶界连续析出金属间化合物,对材料的塑韧性会产生不利影响。除硅化物外,β 相的分解转变过程中还会产生锆化物、铝化物等。根据选区电子衍射斑点分析可知,图 3 (b) 为α相的衍射斑点,其晶带轴为 [1123],晶面为 (0110);图 3 (c) 为Al3Ti相的衍射斑点,其晶带轴为 [0111],晶面为 (1120);图 3 (d) 为Si3Ti2Zr3相的衍射斑点,晶面为 (0422)。因此,热旋压态钛合金组织除有α相、β 相外,还有Al3Ti、Si3Ti2Zr3等析出相。

图 4 为热旋压 + 时效处理TC11钛合金的 TEM 图。由图 4 (a) 可以看出,沿α/β相界或在β相中有析出相析出。根据选区电子衍射斑点分析可知,图 4 (b) 为α相的衍射斑点,其晶带轴为 [1123],晶面为 (0110);图 4 (c) 为β相的衍射斑点,其晶带轴为 [1216],晶面为 (2423);图 4 (d) 为Al3Ti相的衍射斑点,其晶带轴为 [1213],晶面为 (1120);图 4 (e) 为 TiZr 相的衍射斑点,其晶带轴为 [5143],晶面为 (2130);图 4 (f) 为Ti2Zr相的衍射斑点,其晶带轴为 [2423],晶面为 (200);图 4 (g) 为Si3Ti2Zr3相的衍射斑点,晶面为 (0422)。因此,TC11 钛合金热旋压 + 时效处理后的组织除有α相、β 相外,还有Al3Ti、TiZr、Ti2Zr、Si3Ti2Zr3等析出相。

2.3 微观硬度
图 5 为不同状态TC11钛合金的显微硬度。可以看出,α相的硬度略大于β相,这是由于α相属于硬化相,而β相属于软性相。另外,热旋压 + 时效态的α相、β 相硬度和综合硬度均略大于热旋压态,这是由于时效过程中发生了β相向α相的进一步转变,并伴随有化合物析出。由原始双重退火态、热旋压和热旋压 + 时效处理 3 种工艺下的综合硬度比较可知,热旋压和热旋压 + 时效处理的综合硬度明显大于原始双重退火态,分别提升 20% 和 22%。因此,热旋压工艺对TC11钛合金的硬度影响最大,再经时效处理后的硬度提升较小,这是由于热旋压过程使晶粒拉长和纤维化,产生加工硬化。

2.4 拉伸断口
图 6 为热旋压 + 时效处理TC11钛合金的拉伸断口二次电子图像。TC11 钛合金在时效后的抗拉强度可达到 (1215±5) MPa,由图 6 可见,拉伸断口宏观形貌呈脆性断裂,微观形貌为混合型断口,即解理断口上局部分布有分散的撕裂棱,断口表面存在大小不相同的球状颗粒,其会影响TC11钛合金管材的性能。进一步放大观察断口形貌可知,初生α相区为解理断裂,这与其硬而脆的特性相一致;而初生β相区中有α+β相,其中β相对应了断口上的撕裂棱,表明β相有较好的延展性,在β相区域隐约可观察到细小的析出相。

采用能谱仪 (EDS) 对断口上不同的典型微区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表 1 和表 2 所示。由表 1 可见,大的球状颗粒的主要元素为 Ti 和 O,分析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判断该球状颗粒为TiO2颗粒,可能伴有少量其他合金碳化物或氧化物;小的球状颗粒除主要含有 Ti、O、C、Mo、Al 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 Fe、Si 等元素,且不同小颗粒中的元素含量有很大差异,且不同于基体成分,其中含有分别以 Al、Fe 为主要元素的析出相。α相和β相中 Ti 等主元素含量相对接近,但还可能有硅化物、氧化物存在。由表 2 可见,球状颗粒为TiO2,α相中 Ti、C、Al、Zr、Mo、Fe、Si 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有明显差别,其特点是α相中 Al 高、Mo 低,而β相中 Al 低、Mo 高,这是由于 Al 是稳定α相的元素,Mo 是稳定β相的元素。
表 1 图 6 (b) 各位置的 EDS 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Table1 EDS analysis results of each position in Fig.6 (b)(mass fraction,%)
组织 | 位置 | Ti | O | C | Mo | Fe | Al | Zr |
大颗粒 | 17 | 50.0 | 25.2 | 13.3 | 6.2 | 2.2 | 1.8 | 1.3 |
大颗粒 | 18 | 51.0 | 29.3 | 10.0 | 5.0 | 1.9 | 1.5 | 1.3 |
小颗粒 | 19 | 36.9 | 47.9 | 11.1 | 0.7 | 0.2 | 2.4 | 0.8 |
小颗粒 | 20 | 23.3 | 10.2 | 21.2 | 1.6 | 40.8 | 2.5 | 0.4 |
小颗粒 | 21 | 18.5 | 11.8 | 30.9 | 1.4 | 0.7 | 36.7 | - |
α相 | 22 | 53.6 | 22.4 | 15.2 | 1.1 | 0.4 | 6.0 | 1.3 |
α相 | 23 | 68.4 | 8.7 | 17.6 | 1.3 | 0.4 | 2.6 | 1.0 |
α相 | 24 | 48.0 | 16.9 | 14.8 | 1.5 | 12.1 | 5.6 | 1.1 |
表 2 图 6 (c) 各位置的 EDS 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Table2 EDS analysis results of each position in Fig.6 (c)(mass fraction,%)
组织 | 位置 | Ti | O | C | Mo | Al | Zr | Fe | Si |
颗粒 | 33 | 60.3 | 19.2 | 11.9 | 3.7 | 2.6 | 1.4 | 0.7 | 0.2 |
α相 | 34 | 54.0 | 11.1 | 26.2 | 0.8 | 6.0 | 1.2 | 0.4 | 0.3 |
α相 | 35 | 59.8 | 11.9 | 22.0 | 0.4 | 4.4 | 0.9 | 0.4 | 0.2 |
β相 | 36 | 76.5 | - | 13.9 | 4.5 | 3.1 | 1.5 | 0.2 | 0.3 |
β相 | 37 | 57.9 | 11.4 | 19.5 | 3.6 | 5.7 | 1.4 | 0.2 | 0.3 |
3、结论
TC11钛合金经热旋压以及时效处理后的α相、β 相两种组织均明显被拉长,发生了β相向α相的不完全转变,但热旋压和时效后的析出相组成不同。热旋压后有Al3Ti、Si3Ti2Zr3等析出相,而时效后有Al3Ti、TiZr、Ti2Zr、Si3Ti2Zr3等析出相。
TC11钛合金中α相的硬度略大于β相,热旋压后的综合硬度较原始双重退火态提升 20%,再经时效处理后的综合硬度较原始双重退火态提升 22%,即时效处理后的综合硬度略大于热旋压态。热旋压对TC11钛合金的硬度影响最大,再经时效处理后的硬度提升较小。
TC11钛合金热旋压 + 时效处理后的拉伸断口为混合型断口,其中α相区呈解理断裂,β 相区含撕裂棱。α相是硬脆性相且不易变形,含较多稳定α相的 Al 元素。β 相具有一定程度的延性,含有较多稳定β相的 Mo 元素,且在初生β相区中存在α相的解理断裂。另外,在断口表面存在一定量的颗粒状物质,主要成分为TiO2。
参考文献
[1] 王金友,葛志明。航空用钛合金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 Dipankar B, Williams I C. Perspectives on titani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Acta Materialia,2013,61(3):844⁃879.
[3] Wang He, Ma Shuyuan, Wang Jiachen,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A15/TC11 graded structural material by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21,31(8):2323⁃2335.
[4] 张纪奎,孔祥艺,马少俊,等。激光增材制造高强高韧TC11钛合金力学性能及航空主承力结构应用分析 [J]. 航空学报,2021,42 (10):460⁃470. Zhang Jikui, Kong Xiangyi, Ma Shaojun, et al.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ed high strength⁃toughnessTC11titanium allo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in airframe load⁃bearing structure [J]. 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2021,42 (10):460⁃470.
[5] 武永丽,熊毅,陈正阁,等。超音速微粒轰击对TC11钛合金组织和疲劳性能的影响 [J]. 材料工程,2021,49 (5):137⁃143. Wu Yongli, Xiong Yi, Chen Zhengge, et al. Effect of supersonic fine particle bombard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fatigue properties ofTC11titanium alloy [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2021,49 (5):137⁃143.
[6] 孙成合。空空导弹轻量化设计初探 [J]. 航空科学技术,2008 (6):17⁃21. Sun Chenghe. Primary study of lighting design for air⁃to⁃air missile [J].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 (6):17⁃21.
[7] 许斌,郝予琛,杨海洋,等。防空导弹结构轻量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J]. 空天防御,2024,7 (3):1⁃13,26. Xu Bin, Hao Yuchen, Yang Haiya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lightweight technology for anti⁃aircraft missile structures [J]. Air and Space Defense,2024,7 (3):1⁃13,26.
[8] 才鸿年,王鲁,李树奎。战斗部材料研究进展 [J]. 中国工程科学,2002,4 (12):21⁃27. Cai Hongnian, Wang Lu, Li Shukui. Research progress in warhead materials [J]. Strategic Study of CAE,2002,4 (12):21⁃27.
[9] 崔喜平,耿林,宋益标,等。高温变形与热处理对TC11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J]. 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30 (2):89⁃92. Cui Xiping, Geng Lin, Song Yibiao, et al. Effect of hot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TC11titanium alloy [J].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2009,30 (2):89⁃92.
[10] 关国辉.TC11 钛合金热变形特性及成形工艺研究 [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Guan Guohui. Study of ho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process forTC11titanium alloy [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3.
[11] 孙海全,朱小兵,肖小青.TC11 钛合金热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2015 (8):80⁃83. Sun Haiquan, Zhu Xiaobing, Xiao Xiaoqing. Study on hot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TC11titanium alloy [J].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5 (8):80⁃83.
[12] 王晓亮,杨卿卫,李宇璐,等。不同退火组织对TC11钛合金动态冲击性能的影响 [J]. 材料热处理学报,2023,44 (11):92⁃100. Wang Xiaoliang, Yang Qingwei, Li Yulu,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annealing microstructure on dynamic impact properties ofTC11titanium alloy [J].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2023,44 (11):92⁃100.
[13] 王金惠,夏长清,陈永勤,等。热处理工艺对TC11钛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J]. 金属热处理,2010,35 (1):81⁃85. Wang Jinhui, Xia Changqing, Chen Yongqin, et al.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TC11titanium alloy [J].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2010,35 (1):81⁃85.
[14] 张成,杨海成,韩冬,等。钛合金旋压技术在国内航天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J]. 固体火箭技术,2013,36 (1):127⁃132. Zhang Cheng, Yang Haicheng, Han Dong, et al.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itanium alloys spinning technology in domestic aerospace field [J]. 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2013,36 (1):127⁃132.
[15] 秦飞,方军,王圳,等.TC11 钛合金强化热处理工艺研究 [J]. 金属加工 (热加工),2020 (1):60⁃62,67. Qin Fei, Fang Jun, Wang Zhen, et al. Study on strengthening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fTC11titanium alloy [J]. MW Metal Forming,2020 (1):60⁃62,67.
相关链接